第57章《诗歌与爱》

海风吻过讲台 杏琳 2884 字 1个月前

怎敢仰望明珠的光?

却不知我的罗盘,

早迷失于你呼吸的中央。

讲台方寸,

是惊涛骇浪,

你的笑纹,

是唯一导航。

若命运是冷酷的暗礁,

将我推向离别的航道,

请相信,

每一次心跳的律动,

都是沉船前,

为你吟唱的最后诗稿。

诗不长,黄诗娴却反反复复读了无数遍。每一个字,都像一把钥匙,精准地撬开她心中最柔软的部分。

她看到他了!那个来自山区,背负着家庭重担,在职场挣扎,内心却无比丰盈骄傲的武修文!他用“搁浅的舟”形容自己,用“山峦的沉默”诉说负担,用“潮汐失落的咒”隐喻在松岗的落聘……那么卑微,那么真实。

而她,是他“温柔的港”,是“明珠的光”,是他迷失方向时“唯一的导航”!

那些藏在日常琐碎里的关心,那些心照不宣的默契,那些旁人无法理解的相知,全部被他用这样一种隐晦而又炽热的方式,毫无保留地摊开在她的面前。

“他们笑我痴妄,怎敢仰望明珠的光?”这一句,让她瞬间红了眼眶。他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的差距,那些关于家世、关于背景的议论,他都清楚!可他依然无法控制地“迷失于她呼吸的央”!

而最后那一段,却让她的心狠狠揪紧!

“若命运是冷酷的暗礁,将我推向离别的航道……沉船前,为你吟唱的最后诗稿。”

他在害怕!他在预告!那所谓的“麻烦”,那让他魂不守舍、让他筑起高墙的威胁,可能真的会将他从她身边带走!这首诗,不仅仅是告白,更像是一种……绝望的倾诉和悲壮的承诺!

他是在用他唯一擅长的方式,在她可能失去他之前,将他整颗心,毫无保留地、悲壮地捧到她的面前!

眼泪毫无预兆地决堤而出,大颗大颗地砸落在诗稿上,晕开了墨迹。不是悲伤,是那种被极度珍视、被全然理解的震撼和感动,夹杂着对他处境的心疼和恐惧,如同海啸般将她淹没。

她懂了!她全都懂了!

他那些异常的行为,他的疏离,他的痛苦挣扎,不是不爱,而是太爱!爱到害怕连累她,爱到宁愿独自承担一切!

这个傻子!这个骄傲又脆弱的傻子!

黄诗娴紧紧攥着那张单薄却重若千斤的诗稿,贴在剧烈起伏的胸口,仿佛这样就能感受到他此刻同样不平静的心跳。窗外,夕阳彻底沉入海平面,夜幕降临,宿舍里没有开灯,一片昏暗。

可她的心里,却因为这首诗,亮起了一簇火苗。一簇足以驱散迷雾、点燃勇气的火苗。

她不能再等了!不能再被动地等待他的“安排”!无论他面对的是什么,她都要和他一起!必须一起!

诗稿上的墨迹被泪水晕开,像一朵朵深蓝色的小花,烙印在武修文孤注一掷的告白上。黄诗娴在昏暗的房间里坐了许久,直到心跳慢慢平复,不是因为冷静,而是因为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。

她打开台灯,暖黄的光线驱散了角落的黑暗。她再次展开诗稿,一字一句地重读。这一次,除了感动和心碎,她更清晰地读出了他的绝望和那近乎预感的告别。他把自己比作即将沉没的船,在为她吟唱“最后的诗稿”。

“不行……”黄诗娴喃喃自语,声音还带着哭过后的沙哑,眼神却亮得惊人,“武修文,你想都别想一个人去‘沉船’!”

她小心翼翼地将诗稿重新折好,放进自己随身携带的、最珍视的那本《诗经》扉页里。那里,夹着她大学时收集的美丽贝壳书签,还有母亲去庙里为她求的平安符。现在,多了他这颗滚烫的、沉重的心。

然后,她开始行动。她走到书桌旁,拉开抽屉,里面有一个精致的木盒子。打开盒子,里面是她一些零零碎碎珍视的小物件。她翻找了一下,取出了一枚书签。这枚书签很特别,是用一种色泽温润的深海贝壳打磨而成,形状是不规则的椭圆,边缘泛着淡淡的虹彩,中心镶嵌着一小片用微雕技术刻画的渔船出海图,那是去年她生日时,哥哥黄海涛送给她的,寓意一帆风顺。

她拿着这枚贝壳书签,又抽出一张印有浅浅海浪纹路的信纸,拿起笔,几乎没有太多犹豫,俯身写了起来。她的字迹不像武修文那般清隽有力,却自有一股温婉灵动的气息。

修文:

诗,我收到了。

舟虽搁浅,港永为你留。

明珠之光,愿为舟灯引航,照破前路迷茫。

暗礁虽厉,何惧风雨同舟?

若命运是海,那我们便做最勇敢的舵手。

讲台方寸,是我们共同的战场,也是我们守望的灯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