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浩坐在桌边,手里的笔悬在纸上,盯着空白的纸面发愣。他刚写下“第一把琴,只为听见声音”几个字,手指就有点抖。刚才洗澡时那股轻松劲儿还在身上,可一想到要做一把能出声的东西,脑子立刻变得沉甸甸的。
娜娜站到他旁边,手指直接点在图纸中央,“弦轴箱连接处应设在此位置,用于固定琴头与琴颈。”她的声音没高低起伏,但说出来的话总让人没法反驳。
桌上那张纸被风吹了下,边缘翘起来。陈浩伸手按住,抬头看她:“你说这玩意儿真能响?我连音符都分不清。”
“声音由振动产生。”她说,“只要结构符合基本物理条件,必然发声。”
“那就是说……哑巴的可能性还是有的?”他咧嘴。
“可能性为零点三七。”她顿了顿,“低于你昨天踩滑摔倒的概率。”
陈浩哼了一声,把笔往耳朵上一夹,“行吧,那咱先从木头开始。你有图没?别整那些弯来扭去的弧线,我锯子一碰就得歪。”
娜娜抬起手,掌心浮现出一块半透明的投影。一个六面拼接的盒子形状缓缓旋转,旁边标着几组数字。“简化共鸣箱设计,采用直板拼合,容积三点二升,适合现有木材尺寸。”
陈浩凑近看了两眼,挠头:“这不就是个带洞的小箱子?”
“是吉他琴身。”她说。
“差不多。”他笑,“反正我不指望它能弹奏交响乐。能让我哼两句跑调的就行。”
他站起来,拉开抽屉翻出一把卷尺和一支碳笔,又从墙角拖出一块之前留下的木板。这木头是从飞船残骸里拆出来的内衬板,厚实,表面有一层防潮涂层,摸上去凉而光滑。
“长度需截取六十厘米。”娜娜突然开口,“误差不得超过五毫米。”
“得了吧,我又不是精密仪器。”他拿卷尺比划了一下,在木板上画了道线,“差不多就行,多了削,少了补,人生就这么简单。”
“琴身过短会影响低频共振。”她说。
“那我就专攻高音区。”他摆手,“以后专门弹尖嗓子歌。”
娜娜没再说话,只是光学镜微微闪了一下,像是在记录什么数据。她走到工具架前,取出一把小型手锯,轻轻放在桌角。
陈浩看着那把锯子,咽了口唾沫。上次他用这东西切水管,切了半小时才断,还差点把手搭进去。但他没退缩,抓起锯子晃了晃,“来吧,今天不把它变成乐器零件,我就睡这儿。”
他把木板固定在台钳上,深吸一口气,开始拉锯。刚开始几下特别别扭,锯齿卡在缝里不动,他只好停下来调整角度。娜娜站在一旁,忽然伸手轻压锯背,“保持十五度倾斜角,匀速推进。”
他照做,果然顺了不少。木屑一点点掉落,空气中飘起淡淡的焦味。
“你懂这个?”他边拉边问。
“资料库包含基础木工技术。”她说,“包括榫卯结构、曲面打磨、漆面处理等一百七十三项内容。”
“那你早不说?”他喘着气,“害我自己瞎琢磨。”
“你从未提出需求。”她答得干脆。
陈浩笑了,手上力气也大了些。锯子走得越来越稳,一条笔直的切口慢慢成型。
大约二十分钟后,第一块面板终于落了下来。他拿起看了看,边缘粗糙,但整体还算平整。他用手摸了摸断面,有点扎手。
“合格率百分之八十二。”娜娜扫描后评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