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意渐浓,山林的色彩愈发单调,只剩下大片枯黄与灰褐,寒风也一日冷过一日。然而,对于“山虎小队”而言,这种萧瑟反而成了最好的掩护。枯叶铺地,减弱了脚步声;视野开阔,利于观察敌情。更重要的是,队伍里多了一个无声无息却效率极高的新成员——军犬黑风。
黑风的到来,仿佛给队伍装上了一台活的生物雷达,其作用立竿见影,远超预期。
第一次真正展现价值,是在一次精心策划的伏击战前夜。林烽根据王家庄村民提供的模糊情报,判断一小股日军运输队可能会在次日清晨经过一条名为“野狐岭”的狭窄山道。那里两侧坡陡林密,是绝佳的伏击地点。
夜幕降临前,林烽亲自带着老赵、铁柱以及黑风,前往野狐岭进行最后一次抵近侦察,确认伏击阵地和撤退路线。四人悄无声息地潜行到岭口,借着夕阳的余晖,林烽和老赵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地形,铁柱负责警戒后方。
就在他们准备进一步深入,选择具体伏击点时,一直安静跟在林烽脚边的黑风突然变得焦躁起来。它不再慢悠悠地嗅着地面,而是猛地抬起头,双耳像雷达天线般笔直竖起,喉咙里发出极其低沉的、压抑的“呜呜”声,身体前倾,目光死死盯向左侧山坡上一片茂密的灌木丛。
林烽立刻打了个“停止”的手势,老赵和铁柱瞬间蹲下,屏住呼吸。
“有情况?”老赵用气声问,枪口已然指向那个方向。
林烽轻轻拍了拍黑风的头,示意它安静。黑风停止低呜,但身体依旧紧绷,鼻翼快速翕动,显然嗅到了异常气味。
林烽心念电转。按照计划,日军运输队应该是明天早上才到。现在那里有动静,要么是情报有误,要么就是……
“可能是暗哨。”老赵经验丰富,低声道,“鬼子也不傻,重要路线提前放哨是常事。”
林烽暗叫侥幸。如果不是黑风预警,他们贸然进入伏击点布置,很可能直接撞进敌人的暗哨眼里,到时候就不是伏击,而是被反包围了。
他示意众人缓缓后撤,绕了一个大圈子,从另一个极其难行的陡坡重新观察。果然,在之前黑风警示的那片灌木丛深处,隐约看到了一个伪装得极好的土黄色身影,枪管在夕阳下反射出一点微光。
“好险!”铁柱抹了把冷汗,对黑风投去感激的目光。
因为黑风的预警,伏击计划被迫取消,小队安全撤回。虽然失去了一次可能的缴获机会,但避免了一次灭顶之灾。这次经历,让所有队员对黑风的价值有了最直观的认识——它不仅是“哨兵”,更是能救命的“护身符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