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狐径的胜利,像一块投入死水的石头,在“山虎小队”内部激起了层层涟漪。队员们尝到了主动出击的甜头,以往被压抑的憋屈和仇恨,化作了高涨的士气和求战的渴望。铁柱等人整天摩拳擦掌,恨不得立刻再找鬼子干一仗。但林烽的头脑却异常清醒。他知道,上次的成功带有很大的运气成分,目标弱小、地形有利、偷袭突然。真正的日军绝非伪军那般松懈,频繁的、模式化的伏击,无异于自寻死路。
必须改变战术,变得更灵活,更狡猾,让敌人摸不着头脑,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。他将老赵和铁柱等人再次召集起来。
“兄弟们,打了一次胜仗,是好事。但不能被冲昏头。”林烽用树枝在地上划拉着,“咱们人少枪差,跟鬼子硬碰硬是鸡蛋碰石头。得换个法子,像山里的麻雀,啄一口就飞,像林子里的猎人,下好套子等野兽上门。”
“林哥,你说咋办俺就咋干!”铁柱现在对林烽是言听计从。
老赵磕了磕烟袋锅:“林小子说得在理。咱们得用巧劲。以前打鬼子,就有‘麻雀战’、‘地雷战’的说法,咱们可以试试。”
“对!”林烽眼睛一亮,“咱们就来个‘麻雀战’加‘陷阱战’!”
第一个目标,选在了一条通往山外、偶尔有伪军巡逻队经过的偏僻小路上。这次,林烽不追求直接歼敌,而是要给敌人一个“教训”,制造恐慌。
行动前,他带着“闪电”和几个手脚麻利的队员,趁夜潜到预定地点。“闪电”先是仔细侦察了周边,确认没有敌人潜伏。然后,队员们开始利用现有材料,制作各种简易陷阱。
在路中央不易察觉的浅坑里,埋上削尖并用火烤硬的竹签,上面轻轻覆盖浮土和落叶。在路两侧的树林边缘,拉起细韧的藤索绊索,高度刚好到脚踝,一旦绊上,非摔即伤。还在山坡上选了几块松动的大石头,用树枝巧妙地支起来,做成简易的落石陷阱。
整个过程,“闪电”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戒,它的耳朵捕捉着风声鹤唳,鼻子分辨着空气中任何一丝异常气味,确保布置过程绝对安全。它甚至能根据林烽的指令,在陷阱布置完后,小心翼翼地用爪子抹平附近过于明显的痕迹。
第二天下午,果然有一支四五人的伪军巡逻队,懒洋洋地沿着小路走来。他们毫无防备,边走边闲聊。突然,队尾的一个伪军“哎呦”一声惨叫,脚踝被藤索绊住,重重摔倒在地,枪也甩出去老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