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0章 希望的基石

狂喜的浪潮渐渐平息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深沉、更为紧迫的责任感。眼前的“神仙洞府”不再是虚无缥缈的传说,而是实实在在、触手可及的广阔天地。赵铁锤深知,此刻的激动必须迅速转化为冷静的行动。他们必须尽快摸清这片土地的每一寸肌理,评估它的每一分价值,才能将这份天赐的厚礼,转化为“山鹰支队”未来真正的基石。

“全体都有!”赵铁锤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,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,“收起高兴劲儿!李文,带人测绘地形!铁柱,带一组人沿溪流往上游探,找到水源头!大牛,带人检查那几个大溶洞!其他人,分散开来,仔细搜索整个山谷,注意安全,发现任何异常立刻报告!”

命令一下,队员们如同上紧发条的齿轮,迅速而有序地运转起来。长时间的军事训练和残酷的生存考验,在此刻展现出极高的效率。短暂的狂喜被一种勘探家园的严谨和兴奋所取代。

地形测绘立即展开。李文,这个戴着断腿眼镜、平日里有些书卷气的青年,此刻成了最忙碌的人。他小心翼翼地从随身携带的、用油布包裹了好几层的背囊里,取出一个简陋的绘图板、几支削尖的炭笔和一个粗糙的罗盘。他选择了一块地势较高的平地作为基准点,开始了他专业而细致的工作。

他并不急于走遍整个山谷,而是先凭借目测和步测,结合罗盘指示的方向,在纸上快速勾勒出盆地的大致轮廓——一个不规则的、东西长、南北略窄的椭圆形。他不断抬头远眺,低头标注,估算着距离。随着观测的深入,他的脸上露出越来越震惊的神色。

“队长!”李文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,他指着草图对赵铁锤说,“初步估算,这谷地东西长约有三里,南北最宽处也有一里多!算下来,面积恐怕有好几个平方公里!比鹰嘴崖大了十倍不止!你看这地势,整体平坦,微微向中央溪流倾斜,排水良好,太理想了!”

赵铁锤看着草图上那代表广阔空间的线条,重重地拍了拍李文的肩膀,眼中闪烁着光芒。这么大的空间,足以容纳成百上千人生活、训练、生产!

与此同时,水源调查小组在铁柱的带领下,沿着那条清澈的溪流逆流而上。溪水不深,但水流湍急,水质清澈见底,甚至能看到水底游动的小鱼。他们踩着溪边的卵石,穿过一片片茂密的草丛,向上游行进了一里多地,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惊叹不已。

溪流的源头,并非来自地下暗河,而是源自盆地西北角悬崖底部的一处巨大的山泉!泉水从岩缝中汩汩涌出,汇聚成一个不大的水潭,潭水碧绿,深不见底,然后溢出形成溪流。泉水冰凉刺骨,尝一口却甘冽清甜,毫无异味。

“是活水!是泉眼!”铁柱兴奋地捧起泉水喝了个饱,回头对队员们喊道,“水量很大!四季不干!咱们再也不愁没水喝了!” 稳定、洁净、充足的水源,是生存和发展的命脉,这一发现让所有人心中大定。

土地评估的工作几乎是同步进行的。几名老农出身的队员,迫不及待地蹲在溪流两岸的土地上,用手刨开表面的草皮,抓起一把黑褐色的泥土,放在手心仔细捻搓,又凑到鼻子前闻了闻。

“好土!好土啊!”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队员激动得声音发颤,“队长,你看!这是上好的腐殖土!又松又软,肥得流油!这地方,种啥长啥!玉米、土豆、红薯、蔬菜……绝对没问题!开垦出来,养活咱们整个支队绰绰有余!” 他指着眼前大片平坦的冲积平原,眼中充满了对丰收的憧憬。自给自足的农业基础,在这里看到了坚实的希望。

溶洞探查则由大牛负责。他挑选了几个看起来最大、位置最好的洞口,带着几名胆大心细的队员,举着用松脂临时制作的火把,小心翼翼地摸了进去。

第一个溶洞入口不大,但进去后豁然开朗,主洞室足有鹰嘴崖那个最大的岩洞两倍大,洞顶高耸,空气流通,十分干燥。更令人惊喜的是,主洞四周还有几个较小的分支洞穴,如同天然的房间,可以用来分隔居住、储存物资甚至作为工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