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5章 祝融铸翼!星海神鹰(上)

“将核心性能指标再提升百分之十五。”

何强站在起源岛海底基地的祝融战机专项研发中心,望着面前的全息投影。

全息投影中,一架暗金色战机的三维模型旋转着,数十条技术参数在其周围流动。

每一项都远超地球现有航空科技的极限。

“爸爸,按照现有技术条件,这已经超出理论极限了。”

嫦娥的声音透着犹豫,“我已计算出上千种可能的失败情况。我们需要更务实的指标。”

何强摇头:“在宇宙中,我们将面对的敌人技术水平可能领先我们数千年。

必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星际猎鹰,而不仅仅是一个高级玩具。”

沃尔科夫皱着眉走上前。

这位曾经打造过无数军事奇迹的工程师,第一次感到了不确定性。

“常规亚光速巡航速度不低于0.02c,短时爆发速度可达0.05c;

装备能够穿透至少二代神体防御的单点高能武器;

99.9%的电磁环境抗干扰能力;

雷达反射截面小于0.001平方米……

“他逐条念出,“这些指标已经远超现有航空航天理论的极限值。

我们甚至没有测试设备能验证这些性能。”

何强转向沃尔科夫:“亚历山大,当年你在西伯利亚秘密基地设计

第一代超音速截击机时,你的导师告诉你什么?”

沃尔科夫回忆道:“他说...不可能只存在于还未尝试的人心中。”

“正是如此。极限是用来突破的。

我们不是在建造一架战斗机,我们是在创造一把足以撬动星际战场格局的。”

沃尔科夫挺直腰板:“我会让祝融成为宇宙中最锋利的矛。

只是...“他犹豫了一下,“这需要比原计划更多的失败,更多的尝试,可能还需要牺牲。”

何强点头:“那就失败,直到成功。资源无限供应。”

研发中心的气氛瞬间紧绷,数十名全球顶尖的科学家都感受到了那股来自领导者的决心。

何强离开后,研发中心立刻投入了工作状态。

动力系统实验区,李文博教授和他的团队已经连续工作三十二小时。

实验室墙上贴满了失败记录表,三十六次磁场崩溃,

最严重的一次险些摧毁整个实验区,造成三名研究员轻伤。

李教授站在实验台前,手指微微颤抖。

他原本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授,研究可控核聚变已有二十年,

却从未见过如此苛刻的指标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