旭遇集团研发中心的无尘实验室,仿佛一个与世隔绝的白色囚笼,将时间的流逝与外界的光影彻底隔绝。已经是连续第七十二个小时,这里的空气依旧被一种混合着环氧树脂、高温碳布和浓重咖啡因的气味充斥着,压抑得如同暴雨前的闷雷,在每个人心头滚动,却迟迟不肯落下惊雷。
孙宇瘫坐在人体工学椅上,但身体没有一丝放松的迹象,整个人像一根绷到极限的弹簧。他那头本就桀骜不驯的头发,此刻彻底沦为了鸟巢的终极形态,几绺发丝被汗水黏在额角,显得狼狈不堪。身上那件标志性的白大褂,早已失去了原本的洁白,左襟沾着一块深褐色的咖啡渍,袖口则是星星点点的灰色树脂痕迹和不知名的化学试剂斑点。他双眼死死盯着面前那台高倍电子显微镜的显示屏,眼球上密布的血丝如同碎裂的琉璃,仿佛下一刻就要滴出血来。屏幕上,一块经过精心处理的虎煌6.0碳布样品切片被放大到极致,清晰地暴露出其内部如同人体毛细血管网络般错综复杂的树脂分布——本该均匀浸润碳纤维的环氧树脂,呈现出一种令人恼火的、如同干涸河床龟裂般的不均匀纹路,在一些关键的纤维节点处,甚至能看到明显的空白或缺损。
“操!又他妈是这里!老李!你快看这个交叉节点!树脂根本没浸进去!像个顽固的老光棍,油盐不进!”孙宇猛地一拳砸在结实的高级实验台上,发出“咚”的一声闷响,震得台上的烧杯量筒一阵轻微晃动。他的声音因为连续熬夜和极度焦躁,沙哑得如同砂纸摩擦,带着一股近乎绝望的戾气,“温度从一百二调到一百八,压力从五个兆帕加到八个,连浸润时间都他妈精确到秒了!能想的法子,老子连祖传的偏方都快用上了!这鬼毛病怎么就阴魂不散?!”
旁边,李文博的状态表面上看稍好,但内里的消耗同样巨大。他依旧强迫症般地穿着熨烫得一丝不苟的白衬衫,只是最上面的两颗纽扣罕见地解开了,露出微微汗湿的锁骨,那条深蓝色的领带被随意搭在旁边的仪器架上。金丝眼镜后的眼神虽然还努力维持着科研人员惯有的冷静与分析性,但紧抿到发白的嘴唇,以及操作鼠标时那微不可查的、带着神经质般颤抖的手指,彻底暴露了他内心同样翻江倒海的焦灼。他面前并排的三块超大液晶屏幕上,如同瀑布般流淌着复杂的三维材料应力模拟图、实时变化的树脂流变数据曲线和令人眼花缭乱的生产工艺参数矩阵。
“问题根源,大概率还是锁定在预浸料制备的初始阶段。”李文博深吸一口气,强迫自己用尽可能平稳的语调分析,但语速还是比平时快了不少,“我们现有的多轴联动张力控制系统,其核心算法是基于理想的静态均匀受力模型建立的。但现实是,碳布在自动化卷制过程中,尤其是在应对复杂竿型结构时,其内部经纬向纤维的受力状态是高度动态和非线性的。任何微米级的张力波动,在多层叠加和树脂固化后,都会被急剧放大,最终导致树脂在微观尺度的纤维束间隙间产生难以预测的分布差异,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……”
“够了!老李!我的李大学究!”孙宇烦躁地打断他,双手用力抓扯着自己的头发,仿佛要把头皮掀开,“动态模型!非线性!这些他妈的理论我比你懂!可建模仿真需要时间!需要海量数据!董事会和市场会给咱们这个时间吗?外面‘天鹰’的那群杂碎正拿着放大镜等着看咱们笑话呢!等你的完美模型建好,别说黄花菜,咱们旭遇的坟头草都他妈三米高了!”
实验室厚重的气密门无声滑开,陈遇静静地站在门口,已经有一段时间了。他穿着一件质地柔软的深灰色羊绒衫,下身是合身的卡其色休闲裤,整个人显得沉稳而内敛。他没有立刻进去,眉头微锁,目光沉静地落在里面那两个几乎被逼到绝境的伙伴身上,眼神里充满了理解与感同身受的压力。他的右手下意识地摩挲着左手拿着的一块报废虎煌6.0碳布样品——那是在极限疲劳测试中,因为内部树脂浸润不均,导致应力集中而提前出现明显龟裂纹路的失败品。
指尖传来样品表面那种微妙的、略带涩感的粗糙触觉,陈遇缓缓闭上眼睛,摒弃了实验室里所有的嘈杂,努力将思绪沉入前世那片模糊的记忆深潭。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暴雨将至的黄昏,独自一人蹲守在荒僻的水库边,手中紧握着一支斥巨资购入的顶级进口路亚竿,与水下那头未知的巨物进行着殊死角力。那竿身传递来的手感……是一种极其精妙的“弹而不折”的腰力,仿佛那不是冰冷的工业制品,而是一条拥有生命的灵蟒,在极限弯曲的瞬间,依然能保持着整体韧性与瞬间回弹的完美平衡,将大鱼每一次狂暴的冲击力均匀地分散、传导、化解于无形……
那种浑然一体、如臂使指的均匀受力感,绝不仅仅是依靠碳纤维本身的高模量就能实现的!材料的灵魂,在于其结构的和谐与内在的均匀!
小主,
他猛地睁开双眼,眸中闪过一丝如同破开迷雾的锐利光芒。
他大步走进实验室,脚步声在寂静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。他将手中那块沉甸甸的报废样品,“啪”地一声轻放在孙宇和李文博面前的实验台正中央。
“老孙,文博,停一下。”陈遇的声音不高,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,瞬间打破了实验室里那令人窒息的、仿佛凝固了的沉寂。
两人如同被惊醒般,几乎同时抬起头。孙宇布满血丝的眼中先是茫然,随即是更深重的疲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羞愧。李文博则扶了扶眼镜,试图让自己的表情恢复平时的刻板冷静。
“遇哥,”孙宇扯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,声音干涩,“又让你看笑话了……这6.0版本,就像个磨人的小妖精,卡在这最后的鬼门关,死活不肯让咱们过去。丢人,真他妈丢人!”
陈遇没有接他的自嘲,而是再次拿起那块报废样品,屈指在中间区域轻轻一弹,样品发出一种沉闷而呆板的“噗”声,与优质碳布那清脆悠扬的回响截然不同。“我们是不是……把问题想得过于复杂,自己钻进了牛角尖?”他目光扫过两人,最后落在孙宇那张写满挫败的脸上,“回想一下,真正搏击巨物时,我们追求的那种‘弹而不折’的顶级腰力,核心是什么?是整体受力的极致均匀!碳布层间的树脂,就像是粘合肌肉与骨骼的筋膜,要是它分布不均,产生了短板效应,再强的‘肌肉’(碳纤维)也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。”
他停顿了一下,看到孙宇和李文博的眼神都微微发生了变化,显然被他的话吸引了。他走到李文博的电脑前,指着屏幕上那幅复杂得令人头晕的应力模拟图,提出了一个跳出常规框架的设想:“我们暂时抛开那些追求绝对精确、但耗时漫长的全动态模型。能不能……换个思路,化繁为简?直接模拟鱼竿在实际作钓中,最典型、最苛刻的几种极限受力曲线——比如,大满弓状态下的峰值应力分布、迅猛扬竿时的瞬间冲击力传导、以及巨物摆头时的多向扭力作用?”
他顿了顿,目光灼灼地看着两人,一字一句地清晰说道:“然后,我们反向推导!根据这些特定的应力分布图谱,去针对性地调整预浸料在不同区域、不同铺层角度的局部铺设张力和树脂注入的瞬时压力参数!简单说,就是哪里需要重点加强,我们就在制备阶段,提前给哪里‘开小灶’,确保在受力关键点上,树脂浸润做到万无一失!”
孙宇愣了两秒,嘴巴微微张开,仿佛大脑在处理这个信息时出现了短暂的宕机。随即,他像被高压电击中了一样,猛地从椅子上一跃而起,因为动作过于迅猛,带倒了旁边一个放着半杯咖啡的杯子,褐色的液体瞬间泼洒出来,他也顾不上了。
“受力曲线!反向推导!区域化张力调整!我靠!遇哥!你他娘真真是个天才!!”孙宇激动得语无伦次,一巴掌拍在李文博的肩膀上,差点把后者拍趴下,“这思路太他妈绝了!绕开那个见鬼的、变量多如牛毛的全动态建模!直接针对最终的使用结果,去优化他妈的生产过程!这不就是咱们老祖宗说的‘对症下药’吗?!老李!别他妈愣着了!快!快把咱们之前实验室测试积累的那些典型极限工况受力数据包,还有野外实测的应力分布图,全都给我调出来!立刻!马上!”
李文博被孙宇拍得龇牙咧嘴,但眼镜后的双眼却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,之前的疲惫和焦灼被一种强烈的兴奋与探索欲取代。他没有任何废话,立刻转身,手指在键盘上飞舞,如同演奏钢琴般流畅,迅速调出了几个加密的数据文件夹,屏幕上开始快速加载一系列曲线图和三维模型。
“工况一,极限大满弓,主应力集中在竿体前中部……工况二,暴力扬竿,冲击力峰值位于手把节上方三十公分处……工况三,巨物摆头,扭力集中在……”李文博一边快速操作,一边喃喃自语,语气越来越快,越来越兴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