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章 剖析与应邀

我语带笑意,打量着他。

“不敢。”

他立刻答道,姿态愈发恭谨,

“这不是我作为助手的职责范围,您没有必要知会我。

探究这些,与我的业务也缺乏实质性的联系。”

“很好。”

我点了点头,

“你的专业技能或许还缺乏足够的实践来进一步打磨,但这份职业素养倒是记得很牢。

这很好,帕克。

正如你所言,这与你的职责无关。

一位普鲁士君主有言:

‘少些揣测,多些执行。’

(Nicht grübeln, handeln!)

于你而言,便是‘少想多做,完成份内的任务’。

专注于你能掌控的,其余的,交给时间。”

“明白,先生。”

里昂自然不明白。

如果将国防情报局的入侵计划,以及伊米塔多公司的应对,进行纯粹操作上的剖析,其实非常简单。

操作层面,无非是预设好一个陷阱,再通过韦恩集团在DIA内部的——姑且称之为“合作者”——获取入侵者的详尽身份信息与行动方案。

静待猎物自投罗网。

再将这些“合作者”提供的证据,巧妙地包装成“现场缴获”,公之于众,以汹涌的舆论为后盾,彻底夺回博弈的主动权。

从任何一个参与者——无论是渗透方那些可怜的特工,还是我方被蒙在鼓里的安保人员,乃至像里昂这样的外围执行者——的角度来看,这都合情合理,严丝合缝。

几乎完美地解释了事件的始末。

事实似乎就是如此,执行层面所需要理解的,到此也就足够了。

但倘若仅仅知晓这些皮毛,就妄图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复刻,那无异于沐猴而冠,上演一出东施效颦的闹剧,最终只会落得个自寻死路的下场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真正的机理与路径,远比这浮于表面的操作更为幽深。

需要专属于决策者的视野与角度,以及在迷雾中洞察走向的直觉。

这整件事,从一开始便是一份提前商讨好的预案,一个拥有两条主要分支的决策树。

其一,如果韦恩集团交好的那位局长——马克·斯通(Mark Stone),一个在派系林立的情报机构中以铁腕和务实着称的实用主义者。

如果他能够彻底掌控其麾下各个部门的行动,有效压制内部那些不和谐的、充满猜忌与敌意的声音,那么事情便会如第一方案所预期的那样。

由兰道夫准将作为官方代表,与我进行一场计划内的、心照不宣的友好商讨,最终达成双方早已形成的共识。

那将是一场优雅的交接。

然而,人性总是令事情充满变数。

即便斯通局长自认能够掌控全局,也无法完全排除某些派系按捺不住,私下里搞些无伤大雅却又令人不快的小动作的可能。

于是,第二方案应运而生。

一旦出现斯通局长不足以完全掌控内部声音,或者说,即使他能压制,却依旧存在不可控因素的迹象时,他便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明面上“倒戈”,彻底转变官方风向。

他会主动提出一份由DIA主导的、旨在“规范与整合”伊米塔多公司力量的官方议案。

用这份看似强硬的“要求”,去取代那些反对势力私下里酝酿的、不够激进和危险的秘密行动。

否决任何常规的、可能引发不可预测后果的施压手段,转而制订一份全新的、旨在“渗透并最终控制”伊米塔多核心部门的行动计划。

同时,这份计划的每一个细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