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一日清晨,薄雾未散,悠扬的钟声刚落,时蓁便见一个小沙弥前来传话,言明了悟大师请她至讲经堂一叙。
时蓁心中微动,依言前往。
讲经堂内檀香袅袅,了悟大师已端坐于蒲团之上,不似往日顽童模样,宝相庄严。
台下仅有寥寥数位气息沉凝的僧侣与居士。
见她到来,了悟大师微微颔首,便开始了今日的讲经。
他所讲的,并非高深晦涩的佛理,而是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中的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。
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。”
了悟大师声音平和,却字字清晰,仿佛带着一种奇特的韵律,直叩心扉。
“诸位修行,常执着于神通、法力、境界,此亦是相。执着于斩妖除魔、快意恩仇,此亦是相。乃至执着于‘我’在修行,‘我’在持戒,‘我’在悟道,这重重‘我相’,便是最大的障碍。”
他目光似有意似无意地扫过时蓁,继续道:“无所住者,不执着于一切外相、内相、人相、我相。而生其心者,是生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慈悲心,亦是生智慧心、勇猛心、决断心。非是让你心如死水,而是如明镜照物,物来则现,物去则空,镜体本身,湛然空明,不染尘埃。”
“譬如持剑,剑是相,煞是相,杀戮亦是相。若住于煞气,则为煞所控,堕入魔道;若住于杀戮,则心染尘埃,不得解脱。然若能‘无所住’,明了剑只是剑,煞只是煞,杀戮亦有其因果缘法,心不被其束缚,则煞气亦可为护道之力,杀戮亦可含慈悲之念。此谓‘杀生为护生,斩业非斩人’。”
这番话,如同暮鼓晨钟,在时蓁识海中回荡。
她身负陨仙剑,修行杀戮剑道,体内煞气翻涌,虽以意志强行驾驭,内心深处何尝没有对失控的隐忧?
此刻听闻“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只觉一道清泉流入心田,那躁动不安的煞气,竟在佛法洗礼下渐渐平和,虽未减少,却更添一份掌控由心的通透。
对剑印的理解,似乎也因心境的澄明而愈发清晰。
讲经持续了半个时辰,时蓁受益匪浅,恭敬行礼后告退。
回住所的路上,不由得思念起师尊曾言,修炼《无上九劫剑诀》之后,杀孽渐重,虽然能滋养和磨砺血煞小剑,却也需要护持道心至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