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风的模拟交易账户曲线,依然在泥泞中艰难地蜿蜒前行。掌握了“乌云盖顶”与“曙光初现”,让他避免了数次毁灭性的顶部套牢和过早的底部抄底,账户的剧烈波动有所平缓。然而,一种新的困惑开始困扰他:在那些明确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中,股价并非一往无前地直线运行,而是充满了进二退一、甚至进三退二的复杂波动。他常常在一波强劲的拉升后,因一个看似凶险的回调而恐慌出局,结果眼睁睁看着股价稍作休整后便重拾升势,绝尘而去;或者,在一次果断的做空后,因一个凌厉的反弹而怀疑趋势,过早平仓,错失了后面更大的跌幅。
他意识到,自己只学会了识别趋势的“转折点”,却对趋势“行进过程中”的常态知之甚少。市场的趋势,如同任何一场长途奔袭,需要中途的休整与补给。识别这些“中场休息”的形态,并判断其是否会延续原有趋势,对于能否“吃尽”一整段趋势利润至关重要。这类形态,被称为持续形态或中继形态。而其中最常见、也最经典的一种,便是旗形整理。
“旗形”,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动态的意象。韩风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画面:一轮急促的上涨或下跌,如同旗杆般陡峭;随后,价格进入一个狭窄的、略微倾斜的通道内整理,这通道就像迎风飘扬的旗帜本身。整个形态,就是“旗杆”加上“旗帜”。
他的研究从上升旗形开始。这是在一轮急促而陡峭的上涨(旗杆) 之后,股价进入一个向下倾斜的平行通道内进行整理。这个整理通道,通常由两条向下倾斜的、近乎平行的趋势线构成,股价在其间上下波动。关键在于,这个通道的倾斜方向,与主趋势方向(上升)是相反的。
“这太反直觉了,”韩风最初有些不解,“明明是上升趋势,为什么整理形态却是向下倾斜的?”他深入思考其背后的市场心理:
1. 旗杆形成(快速拉升):多方力量集中爆发,股价快速脱离成本区,短期内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。这些获利盘有兑现利润的需求。
2. 旗面整理(向下倾斜通道):
· 部分获利盘开始卖出,导致股价从高点回落。
· 但看好的新资金和前期踏空者,认为这是上车机会,于是在回调时买入。
· 这种多空拉锯,形成了一个有序的、向下倾斜的震荡区间。向下倾斜,本身就代表了在整理过程中,卖压稍占优势,但被有序地承接住了。
· 整个整理过程中的成交量,会呈现出明显的萎缩状态。这说明这只是获利盘的消化,并没有大规模的、新的做空力量入场。这是旗形形态得以成立的灵魂所在。
当这种缩量整理持续一段时间后(通常不超过1-3周),某一天,股价会伴随着成交量的再次急剧放大,向上突破这个下降通道的上轨压力线。这意味着整理结束,新的买盘力量战胜了犹豫的获利盘,原有的上升趋势将恢复。
与上升旗形相对应的是下降旗形。它出现在一轮急促的下跌(旗杆) 之后,股价进入一个向上倾斜的平行通道内整理。其市场心理与上升旗形相反,是空头在快速释放后,遭遇了抄底资金和多头抵抗,但反弹无力,成交量萎缩。最终,股价会向下跌破通道下轨,恢复原有的下降趋势。
为了验证这套理论,韩风在图表上进行了大量的“考古”工作。他找到了一只名为“迅捷科技”的股票在上一轮牛市中的走势。该股在经历了一段缓慢爬升后,突然在利好消息刺激下,用连续几根大阳线,在两周内股价飙升了超过50%,形成了笔直的“旗杆”。随后,股价进入长达近三周的整理,高点依次略微降低,低点也依次略微降低,形成一个清晰的、向下倾斜的平行通道,而期间的成交量萎缩至前期拉升时的三分之一水平。就在市场开始怀疑行情是否结束时,一根放量长阳拔地而起,坚决地突破了通道上轨。随后,该股开启了第二轮涨幅更为惊人的主升浪。
“完美!”韩风惊叹道。如果他当时能识别出这个“上升旗形”,就绝不会在整理区间的下轨因恐慌而卖出,反而会在突破确认时果断加仓,从而捕获整轮巨大涨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