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败根本原因: 当前环境缺乏虫族生物科技的核心要素——灵能催化场与生物质同化熔炉。地球昆虫基因库与泽格族兼容性过低。
次要原因: 合作者苏雪对该类实验的容忍度为零,社会性风险极高。
结论: 在当前阶段,基于地球本土生物的大规模虫群再造不可行。需寻找替代方案。
他的目光重新回到了机械与材料的道路上。虽然效率低下,但至少可控、可预测。
“轨道清道夫”计划被重新提上日程,但优先级调整。与其好高骛远地直接抓捕卫星,不如先务实一点——制造一个能稳定进入近地轨道、并能进行初步材料加工的微型平台。
这意味着他需要更强大的动力源、更精密的控制系统、以及能在真空和辐射环境下工作的微型加工单元。难度极高,但至少路径清晰。
同时,“地下潜航”计划继续进行。虽然味道不佳,但确实是目前获取特定化学原料和稀有微量元素最稳定的渠道。他只是进一步优化了防护服的密封性和归来后的净化流程,并应苏雪要求,在阳台加装了一个超大功率的排风扇。
生活似乎又回到了某种“正常”的节奏:白天上班(摸鱼搞设计),晚上和周末化身“下水道潜航者”和“垃圾佬”,偶尔应付一下苏雪警惕的抽查和王总谄媚的技术咨询。
然而,无论是林羽还是苏雪都不知道的是,在遥远的太阳系边缘,那双冰冷的“眼睛”并未离开。
“远眺者”号如同幽灵般悬浮在柯伊伯带的阴影中。
共鸣者塔尔的光影微微波动,向维拉汇报:“共鸣者维拉,对‘索拉斯-3’系统的第十七次深度聚焦扫描完成。背景情绪噪音过滤依旧困难,但那种异常的‘阻尼感’再次被捕捉到,虽然极其微弱且断断续续。”
“具体特征?”维拉的意识保持着绝对的冷静。
“难以精确描述。它不像已知的任何一种灵能屏蔽技术,更像是……某种高效的能源吸收或转化场在运行时产生的自然副产品,无意中干扰了我们的探测。”塔尔的光影闪烁,显示出困惑,“它的分布似乎与行星内部的某些工业活动区域存在微弱的相关性,但又并非完全重合。”
“能源场?”维拉的意识中泛起一丝涟漪。一个0.7级文明,能产生足以干扰灵能探测的能源场?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矛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