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,越下越大。
从最初的淅淅沥沥,到瓢泼而下。干涸的土地,贪婪地吮吸着这救命的甘霖。枯萎的庄稼,在雨水的冲刷下,重新焕发出一丝生机。
迷雾镇的居民们,从最初的震惊,到狂喜,再到……对山顶上那个身影,最原始的、发自灵魂深处的……敬畏。
他们纷纷扔掉了手中的猎枪和火把,跪倒在泥泞的土地上,向着山顶的方向,虔诚地,叩拜。
在他们眼中,那个能呼风唤雨的男人,不再是什么“魔鬼”。
而是,真正的、降临到人间的……“雨神”!
而那个曾经被他们奉若神明的老杰斐逊神父,则失魂落魄地,瘫倒在了高台之上。他看着眼前这场,由“科学”所创造的“神迹”,再看看自己手中那本,在雨水中变得湿漉漉的《圣经》。
他知道,他的时代,他的权杖,他的“上帝”,在这场从天而降的甘霖面前,被彻底地,冲刷得一干二净。
他的信仰,崩塌了。
这场雨,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雨。
它,更是冲刷掉愚昧和偏见的“理性之雨”,是为这片封闭了三百年的土地,带来新生的“启蒙之雨”。
刘一-丘站在山顶,静静地看着这一切。他的脸上,没有丝毫“造神”的得意。他的内心,反而涌起了一股更深沉的、关于“宿命”的思考。
他想起了,古希腊的悲剧,《俄狄浦斯王》。
俄狄浦斯,为了逃避那个“杀父娶母”的神谕,而选择远离自己的故土。但他所有的挣扎,所有的反抗,最终,却都像被一只看不见的大手所操控,一步步地,将他,推向了那个早已注定好的、悲剧的结局。
他越是反抗,就越是深陷其中。他所有的努力,本身,就构成了那个“可见”的未来的一部分。
刘一-丘看着山下那些,前一秒还想烧死他,后一秒就把他奉为神明的、狂热的民众,心中感到了一丝寒意。
他知道,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,虽然解决了眼前的危机,但也同时,将自己,推上了一个更危险的、名为“神”的祭坛。
而卡罗尔那个关于“被背刺”的“预知梦”,就像俄狄浦斯王的神谕一样,始终,像一根毒刺,扎在他的心底。
他现在,所做的一切,究竟是在“改变”那个未来?还是在……一步步地,走向那个早已写好的“剧本”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