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尔斯·林白,这位曾经搏击长空的“孤鹰”,在华盛顿的政治丛林里,展现出了同样致命的、属于“顶级掠食者”的精准与耐心。他像一个最高明的猎人,在第一次试探性的攻击(“黄祸论”演讲)被主角那看似无懈可击的“圣光祝福”化解之后,并没有气馁,反而更加敏锐地,等待着下一个,能让猎物真正“流血”的机会。

他知道,仅凭空洞的“种族”和“意识形态”指控,无法真正撼动“幽灵”那日益庞大的、已经与国家利益进行了深度捆绑的帝国。他需要一个“靶子”,一个具体的、看得见、摸得着的、能让所有美国民众都感同身受的“事件”,来将他那恶毒的“政治攻击”,变成一把,可以真正“刺痛”对手,并能引来“围观”和“仲裁”的利剑。

而“环流”在田纳西,与“切罗基”部落的这场充满了“土地”、“传统”和“原住民”等敏感元素的冲突,就是他等待已久的、最完美的“靶子”。

在他的煽动和运作下,一场,针对刘一丘的“政治”风暴,迅速升级,并演变成了一场,全民关注的“道德审判”。各大报纸,开始连篇累牍地,将主角,描绘成一个,为了商业利益,而肆意破坏神圣自然环境、用推土机和炸药,去欺压手无寸铁的原住民的“新时代东印度公司”。他们,巧妙地,将复杂的“科技进步”与“文化保留”的矛盾,简化成了一个,“贪婪的资本家”欺压“无辜的原住民”的、最能煽动民粹情绪的简单故事。

一时间,群情激奋,各种“环保”组织、“人权”团体,甚至是一些,对现实不满的“左翼”知识分子,都纷纷向白宫和国会施压,要求,对“环流”这家,已经快要被“神化”的企业,进行一次,最彻底的“道德”与“法律”的审查。

最终,罗斯福总统,这位,虽然与刘一丘结成了“同盟”,但首先,却是一位需要平衡各方利益的“总统”的政治家,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,顶不住了。他,做出了一次,充满了“政治智慧”的“妥协”。

一支,由三名,分别代表着“民主党”、“共和党”和“进步主义”势力的国会议员、五名,来自《纽约时报》、《华盛顿邮报》等,全美最具影响力的报社的王牌记者,以及,两位,来自“印第安事务局”的、本身就是印第安裔的官员所共同组成的、庞大的“国会联合调查与观察团”,带着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般的权力,从华盛顿,浩浩荡荡地,开赴田纳西。

他们,要对这次冲突,进行一次,所谓的“公开、公正”的调查。

这,是一场,充满了伪善和机锋的“当面对质”。

这,更是一次,林白,对刘一丘,发起的、最致命的“将军(Check)”!他,要将这场“战斗”,从刘一丘最擅长的“科技”和“资本”的领域,强行地,拖入到他,林白自己,最擅长的……“政治”与“舆论”的泥潭之中。

大烟山脚下,环流能源的临时指挥部里。气氛,前所未有的压抑。

“老板!这帮混蛋,欺人太甚!”巴尼一拳,狠狠地砸在了由合金打造的战术桌上,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,“他们,根本不是来‘调查’的!他们是来‘审判’的!是来,给我们,套上一副‘政治’的绞索!这群,只会坐在办公室里,用墨水杀人的‘文明人’,比我们在芝加哥街头,遇到的任何一个杂碎,都更恶心!”

“没错。”瘦猴的脸上,也充满了愤怒和不甘,“我们,辛辛苦苦地,在这里,进行着足以改变世界的建设。我们,刚刚,才用智慧,‘说服’了这座山!而他们,那些,什么都没做,只会在背后煽动民众的政客,却想来,轻而易举地,摘走我们的果实,甚至,还要给我们,扣上一顶‘不道德’的帽子!”

所有人的目光,都聚焦在了刘一丘的身上。

他们都清楚,一旦,被这支“观察团”,扣上一顶“压迫少数族裔”的帽子。 那么,“环流”之前,辛辛苦苦,通过“点亮贫民窟”、“总清算旧财阀”等一系列行动,所建立起来的“救世主”般的公众形象,将瞬间,土崩瓦解!到那时,他们,将再次,变回那个,不被主流社会所接受的……“异类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