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了晚上,蓉蓉心里一直惦记着要给爸爸回个电话。可她又不敢在酒店房间里打,因为她太了解自己的爸爸了,如果让爸爸知道她和林邺住在一起,第二天爸爸估计就能风风火火地杀到北港来。于是,她只能趁着林邺不注意,偷偷地溜到酒店外面的一个角落里。夜晚的风有些凉,她裹了裹身上的衣服,拨通了爸爸的电话。电话那头传来爸爸熟悉的声音,她强装镇定地和爸爸聊着天,时不时还往酒店的方向看上几眼,生怕林邺发现她不见了。
周末这两天的时间过得飞快,眨眼间周一就要开学了。所以林邺能陪蓉蓉玩的时间就只剩下一天了。周六一大早,林邺就陪着蓉蓉来到了学校。学校里已经有不少同学在忙碌地收拾东西,准备迎接新学期的到来。林邺帮着蓉蓉把行李箱搬到宿舍楼下,然后两个人一起往宿舍走去。一路上,他们有说有笑,仿佛时间都变得缓慢了。
到了宿舍,蓉蓉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。她本来就不是一个喜欢运动的人,平时连走几步路都觉得累,更别说收拾这么大一个28寸的行李箱了。她一件一件地把衣服拿出来,叠得整整齐齐地放进衣柜里,又把书和学习用品分类整理好。没一会儿,她就觉得腰酸背痛,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。好不容易把行李箱里的东西都拿出来了,她又开始整理床铺,铺床单、套被套,忙得晕头转向。当一切终于收拾妥当的时候,蓉蓉感觉自己的力气都被耗尽了,整个人一下子瘫倒在床上,再也不想动了。林邺看着她疲惫的样子,心疼地笑了笑,坐在床边轻轻地给她捶着背。 她也想到会是这个结果了,林邺其实周五就把自己那少的可怜的东西送学校去了,没错,少的可怜。就只有两件短袖和一条短裤。十一之前只是夏天,送这一趟主要还是顺路把两个室友带回学校,自己也能提前体验一把凯雷德。接蓉蓉自然是不敢的,也怕蓉蓉觉得自己太张扬乱花钱。蓉蓉不止一次说过林邺这个问题,导致林邺完全不敢提自己车的事儿。
林邺凯雷德前期改件,电池、外接电源、新风功能的驻车空调、航空座椅和三折叠床已经完全上车了,后排中间还有一会小小的过道,起床之后可以通过这个过道把脚放下床,这样也更舒适一些。后来的地板包皮什么的因为件是提前定好的,有自己新做的机械臂助手的帮助下装的很快。不过林邺这些天的试车中发现。后排居住属性和乘坐体验因为自己的改装确实不错。但作为一个裸车三百多万的凯雷德v屏幕触感反馈不灵敏,扶手箱开合水杯架开合十分别扭,最严重的是前ar摄像头视角和自己坐在驾驶座上没任何区别这是最忍不了的。
林邺其实大概能明白这个ar行车摄像头和红外夜视功能的作用是什么。毕竟美利坚并不是一个坐车开车很安全的地方,一些场景下你只能趴着开,躲到方向盘后面开。但林邺还是觉得决定好好升级一下。不然虽然外观很霸气。但这内饰怎么跟小榄或者小G比呢,显得自己就是个大冤种。改装一套头戴式增强ar系统,可以从扶手箱里取出一个ar眼镜,别管在哪,都能看见车周围360度的135度视角影像。夜视功能也给保留了,但从原本的红外补光夜视变成弱光增强显示传感器。也能勉强当一个末世堡垒使用。整个中控手套箱全都换成更有质感的金属铰链和翻毛皮包塑料结构,以及实木烤漆板面。至少林邺是把哪个松松垮垮的物理按键,通过3D打印重做了一套。内部是金属按键外面套一个塑料键帽。按下去的阻尼和回弹的厚重感是林邺最在意的。
周六的阳光洒在大地上,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即将分别又带着些许归校忙碌的独特氛围。一大早,林邺便按照约定去接上了室友,大家拖着大大小小的行李,一路有说有笑地回到了学校。回到学校后,校园里到处都是学生们忙碌的身影,有的在搬运行李,有的在和同学热情地打招呼。几人也迅速投入到收拾东西的工作中,将宿舍里这一段时间积攒的杂物进行整理归置,把该带走的东西仔细打包,不该留下的则清理干净。经过一番热火朝天的忙碌,所有东西都收拾妥当,就等着板车来把他的的“家当”运走。
就在刚收拾完不久,那辆用来运输物品的板车也准时抵达了学校。看着板车稳稳地停在宿舍楼下,大家都松了一口气。而与此同时,那辆霸气的凯雷德也做好了准备,即将正式返回京城。
其实,说起来可能会让人有些疑惑,为啥非要等到下午才把东西发走呢?这背后可是有着很现实的原因。就拿几人乘坐的尚酷来说,这是一辆外观时尚但空间相对有限的车。一行四个人准备搭乘它,可这就出现了大问题。林邺身高足有194厘米,往车里一坐,那大长腿都没处安放。而小白和龙龙也都有着一米八多的挺拔身高,他们往车里一坐,整个空间瞬间变得异常拥挤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坐前面的人只能正襟危坐,连稍微放松一下身体的幅度都不敢有,生怕影响到后面的人。而坐后面的人情况就更糟糕了,腰和头被死死地卡住,根本无法舒展,脚和膝盖完全顶在前座椅上,那种难受的感觉就像是被塞进了一个狭小的盒子里。
在这几个人当中,最惨的当属王超了。因为他是当中最矮的,无奈之下只能坐在林邺的后面。王超刚坐进去还不到五分钟,脸上就露出了痛苦不堪的表情。他实在是忍受不了这种如同“酷刑”般的座位体验,果断地要求打开车门下了车。甚至还不能自己打开,然后挥手叫了一辆出租车,匆匆离开了。
后来,王超跟他们描述他坐在那个座位上的感受时,一脸无奈又夸张地说:“那个座位设计,简直就是给没有腿的人坐的!我感觉我的腿都不是自己的了,每一秒钟都是煎熬啊!”大家听了他的描述,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,但同时也更加理解了为啥要等下午,等板车来运走大部分东西后,再做下一步的安排。毕竟,谁也不想再经历一次那样“痛苦”的乘车体验了。
在忙碌的大学生活里,宿舍的几个哥们儿平日里出行大多是挤在那辆小小的尚酷里,空间逼仄得很,每回坐进去都像是罐头里的沙丁鱼,大家早都盼着能有宽敞些的乘车体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