维修厂后院的水井边,凌奕蹲在地上用树枝勾画设计图。老陈教授推着眼镜仔细端详,不时点头。
多层过滤结构很巧妙,老陈指着图纸,用不同材料逐级净化,银叶菊消毒。但缺关键材料——细沙和活性炭。
阿伦翻看物资清单皱眉:只有粗沙和木炭。细沙要去十公里外河滩采集,活性炭根本找不到。
没有就自己造。凌奕在图纸上画圈,用碾碎的石英砂代替细沙。活性炭......他转向技术组张姨:把木炭粉混合黏土烧制多孔陶粒。
张姨立即带人架起简易窑炉。浓烟中,第一批自制陶粒出炉。
准备安装时,李强带建筑组的人挡在井前:这口井是命根子,万一被你们折腾坏怎么办?
几个老居民附和:现在的水有味道但喝不死人!
知道辐射危害吗?萍嫂反驳,长期饮用会器官衰竭,影响后代!
少吓唬人!李强梗着脖子,我喝了三年没事!
凌奕没争辩,打上井水放入银叶菊叶片。叶片迅速变黑,水面浮起泡沫。
看!这就是毒素!萍嫂指着变黑的叶子。围观居民哗然,常喝井水的人脸色发白。
在凌奕坚持下安装开始。老陈负责结构,张姨制作过滤单元,卡洛斯维持秩序。
【制造检定:D20=14+2(张姨手艺)=16,成功!】
张姨用金属桶改造六个过滤单元。桶身切开,铁丝网分层铺碎石、粗沙、石英砂和陶粒。
每个单元严格密封,张姨检查接口,不能泄漏。
老陈指挥砌筑三米高过滤塔基础,利用重力实现自然过滤。
【工程检定:D20=18+3(老陈工程知识)=21,大成功!】
最后一个单元安装到位时系统严丝合缝,李强都挑不出毛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