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8章 蚀影破尽·自渡成海

北漠的晨雾还未散,阿古拉就被敖包山传来的异响惊醒。他抓起枕边的“祭”字木牌——这是昨夜和牧民们一起刻的,木牌边缘还沾着敖包祭祀用的青稞粉——往山那边跑,远远就看见几道黑色的影子在山脚下游荡,所过之处,连刚冒芽的嫩草都瞬间枯萎,变成灰黑色的粉末。

“是蚀影!星骸的戾气聚成形了!”阿爸扛着弯刀跑过来,眉头紧锁,“蚀影怕光,可我们的木牌红光不够强,挡不住它们!”

阿古拉看着渐渐逼近的蚀影,突然想起奶奶说过的敖包祭祀传统——每年春秋,牧民们都会把哈达、青稞酒和心愿写在木牌上,挂在敖包上,祈求草原平安。他立刻喊道:“大家把木牌挂在敖包的经幡上!再把青稞酒洒在木牌上,敖包会帮我们聚光!”

牧民们纷纷行动起来,五颜六色的经幡上挂满了泛着红光的木牌,青稞酒顺着木牌流下,在敖包底座积成一圈浅金色的酒痕。阿古拉牵着巴特尔的手,和孩子们一起围着敖包唱祭歌:“敖包山,护草原,木牌红,光满天……”

歌声刚落,敖包顶端突然亮起一道红光,顺着经幡流到每一块木牌上。零散的红光瞬间汇聚,变成一道红色的光柱,直冲天际。蚀影被光柱照到,发出刺耳的尖叫,渐渐融化在光里,连地上的灰黑粉末都重新变回了翠绿的草芽。

阿古拉摸着敖包上的木牌,忽然明白:北漠的守护,从来不是木牌本身,是牧民们代代相传的信仰,是挂在经幡上的每一个心愿,是围着敖包唱的每一句祭歌——这些东西聚在一起,比任何功法都更能驱散黑暗。

白鹿书院的书房里,苏墨正对着简清言的《民生策》手稿发呆。手稿的最后几页,是简清言未写完的“乡学篇”,字迹越来越淡,像是写的时候耗尽了力气。忽然,窗外传来弟子的惊呼:“苏墨师兄!书房的纸都飞起来了!”

苏墨跑出去一看,只见漫天的宣纸在空中打转,纸上还沾着黑色的雾气,像是有东西在拉扯。他伸手去抓一张纸,指尖刚碰到,就觉得一阵寒意——是蚀影的戾气,竟附在纸上,想钻进书院的藏书阁。

“藏书阁里有很多老手稿,要是被戾气污染就完了!”文衍长老拄着拐杖走过来说,“言灵之力能暂时挡着,但要根除,得靠大家的心意。”

苏墨看着手里的《民生策》,突然有了主意。他把弟子和村民都召集到藏书阁前,把《民生策》的手稿铺在石桌上:“大家一起抄‘乡学篇’,把想让村里孩子读书的心意写进去,文心的力量会聚在一起,驱散戾气!”

村民们纷纷拿起笔,有的识字的认真抄写,不识字的就照着画,连村里的老人都颤巍巍地写下自己的名字。苏墨握着简清言的旧笔,在纸上续写:“乡学非为功名,为让孩童知家园之可爱,知众生之需助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