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1年秋的丰泽园,前门大街的幌子在秋风里晃得热闹,后厨却静得只听见铁锅碰撞的脆响。
这京城数一数二的饭庄,规矩比灶台的火还严——学徒得从剥葱剥蒜、擦灶台学起,想拜名师,没个三五年功底根本没门。
可何雨柱第一天来,就被川菜大师郭云深拉到案板前,郭师傅认识何大清。一句“这小子带艺来的,我收了”,让后厨瞬间炸了锅。
郭师傅是丰泽园的“川菜活招牌”,当年给大帅做过席,一手水煮鱼、回锅肉做得绝,徒弟们挤破头想拜他门下。
此刻,几个跟着郭师傅学了两年的老学徒,手里的抹布都停了,眼神里满是不服。
大师兄周涛擦了擦案板,冷笑一声:“郭师傅,这小子刚到丰泽园,连颠勺都没正经练过,您就收他当徒弟?别是走了后门吧?”
旁边几个学徒跟着起哄:“就是啊,我们剥了两年葱,才摸着菜刀边,他倒好,一来就拜师,凭啥?”
何雨柱攥着手里的厨刀,刀把是娘特意给他磨的木头柄,还带着点家的温度。
他没急着辩解,只是看向郭师傅——早上来的时候,他给郭师傅露了手番茄炒蛋,那火候、调味,让见多识广的郭师傅眼睛一亮,连说“有灵气,底子好”,这才拍板收他。可现在,光说没用,得让这群人服。
丰泽园的后厨,讲究“论资排辈”。
周涛跟着郭师傅两年,能独立做几道家常菜,早就盼着能正式拜师;还有学徒李三,从老家来北京,在厨房干了三年,每天天不亮就来劈柴,就想求郭师傅教一手真本事。他们看着何雨柱,穿得干干净净,不像干过粗活的,心里的疙瘩更重。
“凭啥?”周涛走到何雨柱面前,比他高半个头,居高临下地看着他,“你会啥?切个土豆丝我看看,要是能切得比我细,我就认你这个师弟。”
说着,他拿起一个土豆,“唰唰唰”切起来,土豆丝细得像头发丝,码在盘子里,整整齐齐。周围学徒们都起哄:“大师兄这刀功,咱后厨没几个比得过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