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4年的夏天,北平的日头格外烈,蝉鸣在树梢此起彼伏,却挡不住各行各业掀起的工级考核热潮。
对工人和技术人员来说,工级直接挂钩工资待遇,是对手艺与能力的官方认可,没人不重视。
红星轧钢厂作为北平的重点大厂,自然也不例外,厂区里随处可见抱着技术手册复习的工人,车间里讨论考核要点的声音此起彼伏,连空气里都透着股紧张又期待的气息。
何雨阳这天穿着一身笔挺的中山装,胸前别着“第三工业部工程师”的证件,神情沉稳地走进了轧钢厂。
作为工业领域的技术骨干,他受上级委派,以考官身份负责本次轧钢厂高级工的考核工作——既要检验工人的实际操作能力,也要审核技术理论水平,责任不小。
“何工程师,欢迎欢迎!”轧钢厂的聂书记早已在办公楼门口等候,热情地伸出手,“有您这样的专家来当考官,我们这工级考核才算真的够规格!”
何雨阳笑着握手回应:“聂书记客气了,我只是来尽本职工作,轧钢厂的工人师傅们都是实战派,我也想趁机学习交流。”
两人并肩走进厂区,考核现场早已布置妥当。
不同工种的考核区域划分清晰,钳工、焊工、车工各自忙碌,考官们神情严肃,一丝不苟地记录着工人的操作细节。
何雨阳径直走向高级工考核区,手里拿着考核标准,目光锐利地观察着每位工人的操作。
从零件精度到工具使用,从流程规范到应急处理,每个细节都逃不过他的眼睛。
考核进行了整整两天,四合院的几位街坊也都参与了本次评定,各自交出了属于自己的答卷。
马德山作为轧钢厂的老钳工,手艺精湛,经验丰富,这次冲击七级钳工考核。
只见他戴着老花镜,手里的锉刀上下翻飞,动作娴熟得如同行云流水,原本粗糙的零件在他手中渐渐变得光滑精准。
考核结束后,何雨阳亲自检查他的作品,零件精度完全符合高级工标准,理论问答也对答如流,当场给出了“合格”的评定。
当听到自己通过七级钳工考核时,马德山黝黑的脸上露出了朴实的笑容,握着何雨阳的手说:“多谢何工程师认可,这手艺,没白练这么多年!”
刘海中一向好强,这次朝着六级工发起冲击。
他的操作中规中矩,理论知识也扎实,虽然比马德山稍逊一筹,但也顺利通过了六级工考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