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璃调整透镜参数,尝试分析其能量特征和运行模式。结果显示,它正在以极低的功率,持续不断地扫描着广袤的星域,其扫描波束中蕴含着一种…对高度有序意识集合体的特殊识别算法。
“它像是在…寻找什么。”星璃的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,“寻找像我们这样,形成了复杂情感网络和集体意识的文明。”
就在这时,似乎是感知到了被窥探,那个巨大造物的某个模块微微调整了角度。一道无形的、无法用常规物理指标衡量的扫描波束,沿着“深空感知透镜”建立的情感连接,以超越光速的速度,反向追溯而来!
“被发现了!断开连接!”织网者发出紧急警报。
星璃立刻切断了透镜的能量供应。但在连接中断的前一瞬,所有人都清晰地“感觉”到了那道扫描波束的“质感”——绝对的冰冷,绝对的理性,不带任何情感,如同宇宙尺度的外科手术刀,只为甄别与分类而存在。
虽然没有造成实质破坏,但这次短暂的接触,留下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心理压力。
“它注意到我们了,”林默沉声道,守护者血脉让他对这类存在性的威胁尤为敏感,“不是因为敌意,而是因为…我们符合了它的某种‘识别标准’。”
接下来的几天,团队处于高度戒备状态。但深空那片区域再无任何动静,“收割者阵列”恢复了之前的沉默,仿佛那次反向扫描从未发生。
然而,变化发生在更细微的地方。织网者监测到,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,一些小型天体的运行轨道出现了极其微小的、无法用已知引力模型解释的扰动。希望守护者(原虚空低语)传递来模糊的不安感,觉得附近的星际尘埃云分布“变得不太自然”。甚至第七区一些精密的科研仪器,也开始记录到无法溯源的、极其微弱的背景逻辑干扰。
没有战舰压境,没有能量轰炸。但这种无处不在的、沉默的、系统性的“审视”,反而带来了更深的心理压迫。就像被一个看不见的猎手在黑暗中用瞄准镜锁定,你不知道他何时会扣动扳机,甚至不知道他使用的武器是什么。
“它在分析我们,”星璃得出结论,看着一系列异常数据报告,“分析我们的社会结构,我们的情感网络模式,我们的科技水平,我们的…文明本质。这是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、基于绝对逻辑的评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