异常数据包与团队共鸣之间的意外关联,像一根无形的线,将原本分开的两个谜团串联了起来。训练暂时中止,研究的重心转向了织网者体内那个不稳定的“星云”。
在高度隔离的观测室内,织网者的光影悬浮在中央,星璃操控着复杂的仪器,试图在不直接触碰的前提下,更精细地扫描数据包的结构。林默等人则在外围紧张地注视着。
“能量溢出确实与特定频率的‘情感-逻辑’混合波动有关。”星璃看着屏幕上瀑布般流下的数据,眉头紧锁,“当我们协作达到某种默契阈值,产生的复合场会像一把钥匙,轻微地‘撬动’数据包的外层防御。”
“能解读出什么吗?”林默问。
“非常困难。溢出的能量和信息都极其微弱,且结构非标准,像是…某种加密后的潜意识低语,或者程序深处的梦呓。”星璃尝试着进行破译,“碎片化的意象…古老的星空图…无法理解的数学符号…还有…一种非常淡的…‘观察’感?”
观察?众人心中一凛。这感觉和之前遭遇的“观测者AD-714”以及“仲裁者Unit-01”带来的被注视感截然不同,更加隐晦,更加…超然,仿佛来自更遥远、更不可知的存在。
“是‘起源探寻者’吗?”沈曼歌沉声道。
“无法确定,但可能性很高。”星璃继续分析,“数据包本身似乎处于一种‘半激活’的待命状态,我们的共鸣波动,像是在无意间向它提供了某种…‘唤醒信号’或者‘验证密钥’的一部分。”
这个发现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。他们提升默契的努力,竟然可能在不知不觉中,激活一个隐藏在同伴体内的、目的未知的“定时炸弹”?
“必须弄清楚这个数据包的最终指令是什么!”李明感觉头皮发麻,“总不能一边训练一边提防着它哪天突然爆炸吧?”
“强行破解风险太大。”织网者自身评估道,“根据现有数据,该数据包与我的核心存在深度绑定,暴力破解极可能导致我的逻辑核心崩溃,连带触发情感感应炸弹。”
进退两难。
“或许…我们可以尝试‘引导’。”林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,“既然我们的共鸣能影响它,那么是否可以尝试用更可控、更定向的共鸣,去‘询问’它?或者,至少摸清它的激活条件和最终目的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