仔细想想,“扶上马,送一程”确实很贴切。
当天,王进松原则上同意了孙祺的想法,但叮嘱他尽快完成剧本。
具体计划要根据剧本定,如果拍电影,就不只是表演系能完成的事了,还需要导演系田主任的帮助。
有了剧本,才能去和他沟通。
之前拍《送你一朵小红花》时,会议上提过这件事,表演系动用了教学经费补充到电影中,导演系主任田状自然会记下这份人情。
所以这事应该没问题。
孙祺听后很高兴,觉得事情已经基本稳妥。
但他知道不能松懈,越接近成功越要谨慎。
回家后,他立刻开始创作剧本,主题改编自小说《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》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这部小说是孙祺在2005年高考结束后的假期开始连载发表的,比现实中的原着早了一年多。
原着是作者在2006年底发表的,而孙祺在2005年就已经动笔。
因此,他没有改动书中女主角沈佳宜的名字。
毕竟,谁规定初恋校花不能叫沈佳宜?不过男主角的名字必须改,因为柯景腾是原着作者的本名,不改的话容易引起争议。
小说连载了三个月,反响不错。
虽然纸质媒体的主流地位已被互联网取代,但仍有不少读者。
即便在后世,也有很多人偏爱纸质书,比如刘一非。
去年年底,小说连载完毕后,孙祺打算尽快出版,主要不是为了赚钱,而是为了避免版权问题。
他原本想继续和连载时的出版社合作,但对方不同意在港台同步发行,最终没谈成。
不是他能力不够,而是他不愿意妥协。
毕竟孙祺还是个新人。
他自己也挺无奈,必须找一家能在港台出版的大出版社,而且还要愿意同步推出繁体版。
这件事让他一度很头疼。
就在他毫无头绪的时候,父母出现了。
孙祺写小说的事,一开始父母并不知道。
他是在《神雕侠侣》剧组一边偷懒一边写的。
后来杂志社寄来样刊,被张晴看到,这才暴露了。
最后,出版的问题还是靠父亲解决了。
回想当时的情景,孙祺至今仍觉得尴尬。
老孙年轻时是个文艺青年,部队里当过宣传干事,不然也追不上当年青春靓丽的老妈。
听说儿子写了小说,还发表了连载,他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,心里却激动不已。
对老孙这样的文艺中年来说,出书是他年轻时的梦想,没想到竟然在儿子身上实现了。
他立刻决定好好读一读。
换衣服、泡茶,差点就“焚香沐浴”了。
一切准备就绪后,他舒服地坐在沙发上,翻开《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的女孩》。
边看边念出来:
“我和这几个好朋友唯一的共同点,就是都喜欢班上最乖的好学生,沈佳宜。”
念完这句话,老孙抬起头,斜眼看了孙祺一眼,接着往下读:
“那样清秀乖巧,气质优雅的功课达人……”
这下不仅老孙,连旁边的张晴也来了兴趣,笑着拉住孙祺问:
“儿子,你写的是谁?是不是你们班那个同学,杨密?”
孙祺当时满脸黑线,尴尬极了。
没想到爸妈居然联想到杨密身上去了。
他赶紧解释:
“没有,不是她,是虚构的,艺术创作,纯属艺术创作!”
张晴意味深长地点点头,似乎不太相信。
孙祺也没办法再解释,幸好后来父母没再提这事。
老孙觉得儿子写得不错,这本小说明显属于青春文学类。
他正好有个老同学在出版社工作,就推荐给了对方。
就这样,这本小说出版了。
后来孙祺才知道,父亲这位同学不简单——他是春风文艺出版社的一名编辑,也是该社青春文学工作室的责任编辑之一。
说起春风文艺出版社的青春文学工作室,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,孙祺起初也不清楚。
直到他得知郭小四的《幻城》正是由他们出版,才恍然大悟。
原来是你们。
问题迎刃而解,春风文艺出版社对《那些年》非常满意,并同意在港台同步发行。
港台方面,他们已有合作方——**联合文学出版社。
孙祺拿到新人中等水平的8%版税,属于中等偏上。
年初小说正式出版。
这几个月孙祺忙于专辑制作和拍戏,没怎么关注销量,都是父母告诉他情况。
销售情况不错,四个月累计销量近十万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