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更像是一个技术顾问或监工的角色,虽然也需要耗费心神,但比起亲自趴在地上一点点刻画,确实轻松了太多。
而伊蕾拉本人,也几乎一直陪在现场。
她有时会凑过来,看着陈默一丝不苟地检查工匠的成果,或者言简意赅地解答问题,然后便会忍不住用那种特有的戏谑语调开始调侃。
“哎呀呀,我们的小陈老师很严格嘛,这么点弧度偏差都看出来了?”
“啧,跟工匠说话能不能稍微温和点?你看把人家大叔紧张的……”
“累了没?要不要院长大人亲自给你揉揉肩?”
起初,陈默还会觉得有些烦躁,下意识地想用斗篷兜帽把自己隔绝起来。
但伊蕾拉的声音总能精准地穿透那层布料,钻进他的耳朵。
时间一长,或许是麻木了,或许是习惯了,他发现自己竟然渐渐能自动过滤掉那些话语里多余的调侃成分,只提取其中有用的信息,或者干脆就当是背景噪音。
他甚至开始习惯,当自己专注于解决某个技术难题时,身边不远处总有那么一个慵懒的身影,或坐或靠,时不时投来一道说不清是监督还是单纯看热闹的目光。
这种存在感,不知从何时起,变得不再那么令人排斥。
城堡高大的石墙在阳光下投下漫长的阴影,工匠们叮叮当当的刻印声此起彼伏。
陈默穿梭其间,伊蕾拉偶尔缀在他身后几步远的地方,时光就在这种略显奇异却又莫名和谐的陪伴中悄然流逝。
得益于亲自参与法阵刻印的每个细节,陈默对能量回路的衔接、节点负载与元素缓冲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每晚回到住所,他都会重新审视那已构建近半的魔法模型。
伊蕾拉关于“延时与缓冲”的思路被他巧妙借鉴,原本设计中一些冗余或冲突的节点被他逐一优化精简,模型结构愈发凝练高效。
同时,他开始尝试将风与雷元素的特性融入水的基底,在模型的特定部位勾勒出代表加速与爆裂的崭新回路。
尽管距离最终成型尚需时日,但这个独属于他的魔法,正在理论与实践的循环中稳步向着完整与强大迈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