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月初九将至,泰山之巅风云暗涌。江湖各路势力,无不将目光投向那场即将到来的旷世对决。
然而,正处于这场风暴中心的沈浪,却似浑然未觉。他一袭青衫,从容南下,直往安徽天柱山而行。
天柱山奇峰耸立、云遮雾绕,自古便是佛道名山。山中的三祖寺虽不及少林声名显赫,却也是传承悠远的古刹。更重要的,是寺中藏有一门极重精神修持的佛门武学——大金刚神力。
沈浪此来,并非为求招式功法。他一身武学早已融会贯通,臻至化境,拳掌兵器于他再无分别。他所探寻的,是那藏于刚猛法相之后,一脉相承、直指精神本源的“炼神”之道。
他走的“科学修仙”之路,重在物质、能量与规则,而对“精神”与“意识”的探索,虽有其见解,却终不及此界佛门某些流派千百年的专研与实践。
黑天书的劫力与隐脉,已让他见识到此界对“神”的别样运用。而大金刚神力,似乎走的是一条更纯粹、更刚猛,却也直指精神本源的道路。
三祖寺藏于深山,香火不算旺盛,却自有一股庄严肃穆之气。沈浪步入寺中,并未惊动僧众,气息与周遭融为一体,如清风过境,无人察觉。
他径直走向后山一处僻静之地。以他如今的灵觉,能清晰感知到此处凝聚数百年而不散、磅礴浩瀚的“神意”。
果然,这里有数尊姿态各异的佛像。
这些并非普通泥塑木雕,而是历代将大金刚神力修至巅峰的祖师法相!
沈浪目光扫过,灵觉如潮水般延伸,细细感知每一尊法相上残留的精神印记。
第一尊怒目圆睁,筋肉虬结,似能徒手撕裂狮虎,那是“九如”祖师,神意狂放霸道,充满“天上地下,唯我独尊”的意志。
第二尊宝相庄严,面带慈悲,手结印诀,周身仿佛笼罩着一层柔而坚不可摧的光辉,那是“花生”大师,神意中正平和,刚猛化为绕指柔,守护之念坚定不移。
第三尊低眉垂目,似睡非睡,身形放松却如与大地相连,深不可测,那是“渊头陀”,神意沉凝厚重,如大地载物,不动如山。
第四尊面容俊朗,眼神锐利,身姿挺拔,透着一股锐意进取的气势,那是“冲大师”,神意精纯凝聚,满是开拓之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