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蒙蒙亮时,河柳村的烟筒就齐刷刷地往外吐着厚烟。
烟霭沉沉,将晨雾晕成了一片朦胧的白。
连带着周遭的空气都添了几分烟火气的温软。
村里人本就起得早,今儿更是比鸡叫头遍时还利索。
灶房里的动静从后半夜就没歇过。
鏊子烙饼的滋滋声、蒸笼冒气的呼呼声混着柴火烧得噼啪响。
在寂静的村子里传得老远。
谁都记着今儿是什么日子——李家三娃子要出远门了。
李老三一家本来在村里的人缘极好。
李老三更是出了名的热心肠。
三娃子又在后山独自修行了六年,听说修得了一身本事。
下得山来,不仅帮河对面的白事铺子抓了鬼。
还帮王家丫头卜算了门好亲事。
经过村里婶子们的互相传播,越传越邪乎。
说这三娃子能掐会算,还说这次出远门要去寻仙。
这一下不得了了,整个村子都被动员了起来,谁不盼着为自家祈点福啥的。
村口几棵老柳树下早聚了人,手里都攥着鼓鼓囊囊的小布袋。
张家婶子的布袋里是刚烙的葱油饼,还透着热乎气,油星子把粗布都洇出了小印;
刘家伯伯的袋里是菜团子,玉米面混着野菜,扎实得能硌手;
就连年事已高的陈婆婆,也让孙儿牵着。
揣了袋炒得喷香的皮果子,说是路上解闷。
等看见那头梅花鹿踏过晨露走来时,众人都往前凑了凑。
鹿背上已经搭了不少包袱,这会儿被乡亲们七手八脚地往上添东西。
再强壮的鹿都被布袋压得渐渐有些吃不住劲。
而鹿前头牵着绳的少年郎:
相貌英俊,气质不凡,身着一身青色道袍,还背着一把桃木剑慢悠悠的往前走。
“慢点慢点,别累着鹿儿。”
有人低声提醒,手里却没停,还在往鹿背上摞布袋。
两家的布袋绳缠在一起,干脆打了个结,稳稳当当地搭上去。
梅花鹿“咴”地轻叫了一声,四条腿往下沉了沉,原本挺拔的身子都压得微弓。
李子游看得哭笑不得,赶紧伸手拦:
“各位伯伯婶子,真不能再放啦!”
他指尖碰了碰鹿背上的布袋,那些布袋都快堆到自己胸口高了,
“这是鹿,可不是骡子,您看它都快站不稳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