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窗外的景色从江南水乡的婉约,逐渐变为北方平原的辽阔。
华天开车很稳,话不多,但莉莉安总能找到话题,从华尔街趣闻到各地风土人情,笑声不断。
她敏锐地察觉到华天对她态度的软化,那份公事公办的距离感正在消融,但他始终恪守着一条无形的界线。
夜晚住宿,永远是两间相邻的房间;偶尔的肢体接触,他也总是恰到好处地避开暧昧。
莉莉安心中既有小小的失落,更多的却是理解和挑战欲——这个男人,像一座坚固的堡垒,攻克需要耐心和时机。她相信,这一路的陪伴,就是最好的攻城锤。
华天的心境也确实在悄然变化。
莉莉安的聪慧、活力以及对他不加掩饰的倾慕,像温暖的阳光,一点点驱散着他内心的阴霾与冰冷。但他脑海中不时回响着师父李济源那句“阴阳和合,情志专一”的告诫,以及杨晓星决绝离去的背影。
他不想再因一时的冲动或感动,去开始一段无法给予承诺的关系,那对莉莉安不公平,也会让他自己再次陷入痛苦的循环。他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份刚刚萌芽的好感,也守护着自己那颗尚未完全修复的心。
几天后,车子驶下高速,转入坑洼不平的省道,最终停在了华北平原上一个看起来有些寂寥、落后的村庄口。这就是华天的老家。
看着眼前低矮的砖房、尘土飞扬的土路、以及田间劳作的身影,与记忆中的景象重叠,华天心中感慨万千。这里承载着他最初的记忆,有着与华尔街截然不同的时间流速和生命节奏。
华天的父母是地道的农民,脸上刻着岁月的风霜,但眼神淳朴而温暖。见到儿子带着一个如此漂亮、气质不凡的“洋气”姑娘回来,老两口既惊喜又有些手足无措,忙前忙后地张罗着,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欢迎。
莉莉安虽然语言不是很流利,但她努力用笑容和肢体语言与两位老人交流,那份真诚很快赢得了老人的好感。
村里的乡亲们闻讯而来,围着华天问长问短,言语间有羡慕,有关切,也少不了些家长里短、鸡毛蒜皮的议论。但华天能感受到,那份根植于土地的乡情和人与人之间最原始的纽带,依旧存在,让他感到一种久违的踏实。
看着家乡依旧落后的面貌,尤其是那条每逢雨雪就泥泞不堪、阻碍发展的主干道,一个念头在华天心中清晰起来——他决定投资,为家乡做点什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