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2章 风暴

---

韩震带来的消息,如同在沉寂的死水中投入一块巨石。促浸部大头人丹增与其弟绒布的内讧,是上天赐予的良机,但王坚与陆弘毅都深知,机会稍纵即逝,且可能暗藏陷阱。胜利,绝不寄托于敌人的失误,而必须建立在自身万无一失的准备之上。

总督府的密室中,巨大的金川沙盘被再次点亮,这一次,上面标注的信息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详尽百倍。不仅有名的大道、隘口、碉楼群,更有无数只有猎户和采药人才知道的兽径、季节性干涸的河床、可容数人隐蔽的山洞、甚至不同季节的风向变化规律。

缜密计算:算山、算水、算人心

王坚、陆弘毅、韩震,以及几位核心幕僚和精选的、熟悉金川地理的老兵向导,开始了近乎苛刻的推演。

· 地理的极致运用:

· “算山”: 他们不再将山脉视为简单的障碍,而是分解为坡度、植被、岩石稳定性、视野开阔度等具体参数。工兵出身的幕僚指着沙盘上一处陡峭山脊:“此处,看似无法通行,但岩石多为页岩,有裂缝可借力,若以精悍小队夜间攀援,可绕至‘鹰嘴岩’碉楼群侧后。但必须在雨季前行动,否则岩壁湿滑,风险倍增。”

· “算水”: 金川水系是命脉,也是利器。他们详细分析了每条主要河流、溪涧的流速、深度、渡口位置,以及雨季与旱季的水位变化。“此处河道,旱季可涉渡,但需警惕上游敌军壅塞溪流,突然放水。我军渡河,必须分批次,并占领对岸制高点建立桥头堡。” 甚至,有人提出利用水力,建造简易的轮式抛石机,以弥补“旋风炮”在山谷中射界不足的缺点。

· “算天”: 金川地区多雾、多雨。他们仔细研究了往年的气候记录。“春夏之交,多东南风,可利于我军在上风处施放熏烟,干扰碉楼守军。但秋季西风凛冽,则于敌有利。” 所有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时间窗口,都必须与天气预测紧密结合。

· 兵力的精确配置:

王坚摒弃了笼统的“数万大军”概念,将部队按照功能和地形适应性,精细划分:

· “破垒旅”:核心攻坚力量,加强版的“旋风炮”、床弩、以及秘密训练的工兵爆破队,配属重甲步兵保护。他们的任务明确:在选定目标后,以绝对火力打开缺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