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林拿起那个花斗拱,觉得它比城里的塑料玩具好看多了,每个小木头件都像被施了魔法,既好看又顶用。
有天晚上,工棚里点起了油灯,鲁班在地上铺开一张皮纸,用炭笔在上面画斗拱的样子。他画得特别仔细,每个小豁口、小凸起都标得清清楚楚。
"画这干啥?"青林问。
"给后人看啊。"鲁班头也不抬,"我这脑子记不住那么多,画下来,以后别人想盖房子,照着做就行。"他画完,又在旁边写了几个字,是当时的篆文,青林勉强认出是"斗拱样式"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"您就不怕别人学了去,抢您的饭碗?"青林想起城里的专利、版权,觉得古人也挺懂这个。
鲁班放下炭笔,笑了:"盖房子不是为了抢饭碗,是为了让人有地方住。这手艺传得越广,住上结实房子的人就越多,不是好事吗?"
油灯的光晃悠悠的,照在鲁班的脸上,他眼角的皱纹里好像都藏着光。青林突然觉得,这比任何科幻电影里的高科技都让人心里暖和。
走之前的发现
青林在工坊待了快一个月,这天早上醒来,发现自己的运动鞋开始变得透明——他知道,该走了。前几次穿越都是这样,离开前身上的东西会慢慢变没。
他赶紧去找鲁班,见他正在教几个年轻工匠做斗拱。工匠们笨手笨脚的,总把凹槽凿歪,鲁班也不生气,拿着凿子手把手地教:"这边要深一点,那边浅一点,力才能走得顺..."
青林站在旁边看,突然发现那些斗拱拼在一起,特别像他电脑里见过的榫卯结构模型,层层相扣,不用一根钉子,却比钉子钉的还结实。
"班爷,您这法子,是不是能用到别的地方?"青林指着那些斗拱,"比如...做个桌子?椅子?"
鲁班眼睛一亮:"对啊!我咋没想到!"他拿起个小斗拱,往另一个木件上一扣,"你看,做桌子腿的时候安上这个,桌子肯定稳当,还不用钉钉!"
他越想越兴奋,拉着青林就往木工房跑,要做个带斗拱的小桌子。
青林心里有点酸,他知道自己等不到桌子做好了。他的手已经开始变得透明,能看见后面的木头纹理。
"班爷,我得走了。"青林说。
鲁班正拿着凿子凿桌子腿,闻言愣了一下:"走?去哪儿?"
"回家。"青林指了指天,他没法解释穿越这回事,"我家...离这儿特别远。"
鲁班放下凿子,想了想,从怀里掏出个东西递给青林。是个小木头斗拱,做得特别精致,只有手指头那么大,上面还刻着个"班"字。
"拿着吧。"他拍了拍青林的肩膀,"不管到哪儿,看见这玩意儿,就想起咱这木头房子。"
青林攥着小斗拱,觉得它沉甸甸的。他的胳膊已经完全透明了,能看见阳光从胳膊穿过去,照在地上的木纹上。
"班爷,您这斗拱...将来一定能盖出特别棒的房子!"青林的声音有点抖。
鲁班笑了,露出两排白牙:"那是自然。将来盖宫殿、盖城楼,都用这斗拱,保准几百年都塌不了!"
青林还想说点啥,突然觉得天旋地转。他看见鲁班还在笑,看见那些工匠在做斗拱,看见远处的木头房子稳稳地站在那儿...然后眼前一黑,啥也看不见了。
再次睁眼时,青林躺在自己的床上,阳光透过窗帘照进来,落在床头柜上。他赶紧摸兜,那个小木头斗拱还在,上面的"班"字清清楚楚。
他拿起手机,搜"斗拱",跳出好多图片——故宫的角楼、应县的木塔、悬空寺的飞檐...上面都有层层叠叠的斗拱,跟鲁班做的一模一样。
新闻里说,这些斗拱不用一根钉子,靠木头的咬合就能撑起几十吨的重量,有的已经站了上千年,经历过地震、台风,还好好的。
青林把小斗拱放在窗台上,阳光照在上面,木头上的纹路像河流一样淌着。
他突然想起鲁班说的话:"木头有木头的性子,你得顺着它来。"
原来真正的智慧,不是跟自然较劲,而是跟它搭伙过日子。
就像那些斗拱,一层帮着一层,木头帮着人,人也帮着木头,一起把日子撑得稳稳当当的。
窗外的风吹进来,小斗拱轻轻晃了晃,像在跟他打招呼。
青林笑了,他好像听见千年前的工地上,鲁班正喊着号子,工匠们抬着梁木,斗拱"咔哒"一声扣在一起,稳稳当当,能扛住千百年的风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