异常数据包暴露出的“信息锚点”线索,像黑暗中骤然亮起的一丝微光,指明了新的方向,却也照出了前路更多的未知与危险。深度共鸣训练被无限期暂停,研究重点转向了如何定位并理解这个隐藏在维度褶皱深处的目标。
“信息锚点,”星璃在数据核心室调出了所有关于维度褶皱的理论模型和零星记录,“通常是高维文明用于在混乱时空中标记重要位置、存储关键信息或维持稳定通道的设施。其结构和技术水平远超我们目前的认知。”
“能定位到具体坐标吗?”林默问。他深知这步的凶险,但被动等待从来不是他的风格。
“很难。”星璃摇头,“我们捕获的信号太微弱,而且维度坐标并非三维空间的长宽高,还涉及时间流、可能性分支等复杂参数。需要更精确的‘钥匙’才能反向推导出具体位置。”
钥匙,依然指向他们那独特而危险的共鸣。
“或许…我们不需要直接激活数据包。”织网者提出一个新的思路,“既然它会对特定共鸣产生反应,我们可以尝试在绝对安全的隔离环境下,模拟这种共鸣的‘频谱特征’,用外部设备进行间接刺激和观测,就像用声呐探测海底地形,而不必亲自下水。”
这个方案听起来稳妥许多。
说干就干。第七区最底层的超规格隔离实验室被启用。织网者被置于多重能量屏障和物理隔绝装置的中心,外部连接着星璃精心设计的共鸣频谱模拟器。林默等人则在隔离室外,通过层层中转,提供极其微弱、高度提纯后的力量样本,用于构建模拟频谱。
过程依旧小心翼翼。模拟出的共鸣频谱如同轻柔的波纹,一遍遍扫过处于静默状态的异常数据包。
数据包再次产生了反应,比直接共鸣时微弱,但更加稳定、持续。更多的信息碎片被捕获:
· …坐标偏移量…遵循…黄金分割数列衍生规则…
· …锚点标识符片段…“万神殿图书馆”…?
· …维护日志碎片…上次连接…纪元更迭前…状态…休眠…
· …访问权限验证…需“混沌中的有序印记”…